现在我变成了坐在大桌上吃饭的大人,但是对过去的记忆总停留在小桌上|池塘子 一席第924位讲者
它们就像玩具一样,一下子把我身体里的小孩唤醒了,我就觉得我一定要做这个,因为很好玩!
我开始在生活中四处张望,发现生活的烟火气是最能打动我的,就开始捕捉这些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。
也是因为本科的时候被逼着学了很多软件,不用就太浪费了。
在周末的公交车上,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快乐地遛着自己的小青龙。
北京的冬天,在宿舍楼上看到了一个落日的小尾巴。
这是一个特别偷懒的动图,要很仔细才能看到有一片小落日从房屋后面慢慢落下。(🧐真的要很仔细哟~)
这是好朋友懿楠分享给我的,在动物园里画画的大象。
还有一些特别有动感的老照片也会激发我的创作欲望,像这个高跟鞋滑滑梯。
这是爷爷奶奶家的老式凉床,床下还有点燃的蚊香。
我觉得画着画着,作品就慢慢地变得有了温度,我也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什么。画这些我是开心的,心里很踏实。
爷爷奶奶家是和我情感连接最深的地方,从小到大的每一个暑假,都是在那里度过的。
这是我画的回南方的高铁。
每到夏天的午后,爷爷都会在门口扫地。
他还种了很多水果,每次回去都会很开心地带我去采摘。
这两年他在研究怎么把梨子越种越大,这是我爷爷的梨园。
夏天的末尾,小枣成熟了后,他会带我一起去打小枣。
爷爷还在后院,围着池塘种了很多瓜果蔬菜。
这是他站在条板上准备洗菜,旁边是我妈妈,正在摘空心菜。
暑假快要结束了,我又坐高铁回到了北京。
于是我就自己做了一些简单的尝试,比如我发现通过这个结构可以让纸张之间产生互动,发出声音来。(👋点击下方视频收听打PP的声音~)
还有用纸做的一个拨浪鼓。
这是我做的爷爷家的老桌子,这个抽屉是可以抽拉出来的,里面有针线盒、暑假作业,还有荣誉证书,玻璃下面还压着老照片。
这是做了一个转桌吃饭。(🍚点击视频收看池塘TV版《舌尖上的中国》)
「咬秋」是立秋的一个习俗,在立秋这一天,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贴秋膘,啃大西瓜。
现在欢迎大家一起来到2002年,我的爷爷奶奶家。
早晨爷爷把我叫醒,准备带我上街去买菜。这是老式凉床,旁边的抽屉都可以抽拉出来,就是最初做的那个小抽屉。
买完大鱼大肉,我们回家了。我坐在爷爷的二八大杠上。遇到了村里的婶婶也载着孙女上街买菜,远处是小姑妈一家骑着摩托车回来了。
这一页其实在最初的样稿里有做一个机关,可以让车轮转动起来,但后来因为削减成本删掉了。
到家了,大人们已经在门口忙碌了。奶奶和小姑妈在择菜,妈妈在楼上晒被子,爸爸在洗鱼。
这边是我哥哥,院里有一个葡萄架,他在摘葡萄。
哥哥姐姐都回来了,我们就在后院打小枣。这里有一个互动的机关,抽动的时候竹竿就动起来了。
打完小枣之后,我们就来到池塘边看奶奶采菱角。这一页要竖起来观看,有一个水上水下的效果,水下有遗落的搪瓷茶缸,还有搓衣板。
终于开饭了,大人一桌,小孩一桌。
这一页我画了很多老物件,像这些。
左边这张照片是我在院子里玩,右边中间的是我奶奶,可以在老照片的背景里看到以前老屋的一些痕迹。
这种老式凉床,睡觉特别舒服。爷爷从仓库里面搬出来的,现在已经是几块木板了,落满了蜘蛛网,爷爷说以后可能会变成古董。
还有很多老物件其实我都印象模糊了,还好北京有一些时光博物馆,像旧物仓、大柳树鬼市,还有胡同里的一些老店铺,这些都勾起了我很多记忆,让昨天变得有迹可循。
但昨天最让我留恋的,还是一大家人在一起的热热闹闹。其实这张全家福,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照过的。
它一共有四个跨页,首先是早晨,我坐上缆车,很悠闲地从家出发,别的小朋友都得赶校车。
来到了早餐铺子,我从缆车上吊了根绳子下去买鸡蛋灌饼。背景是南京的小吃街,有鸭血粉丝、金陵汤包。
做样书的时候还做了一个小动图。
这本书是和《东方娃娃》合作,作为2021年创意美术杂志的1月刊出版的,需要小朋友自己去手工粘贴完成。
这是小朋友们做完之后发到编辑部的照片,他们看到鸡蛋灌饼开心得不得了,忍不住含在嘴里把它吃掉。
车上都是一些小动物乘客,跟我一起坐着。
车窗外,可以看到在地下城生活的小动物们,有电影院、小老鼠KTV,还有小刺猬理发店。
我们在地下城逛了一圈又一圈。
这就是缆车的第一页,我家小区的楼下。
还做了一些童年记忆中的老店铺,这个系列我做得很过瘾,现在欢迎大家来到池塘复古街区。
街口的第一家是录像厅,拨动电视机的转盘可以更换频道。
都是小时候看的暑期剧场,有《春光灿烂猪八戒》《还珠格格》《新白娘子传奇》,还有林正英打僵尸。
隔壁是一家理发店,夏天到了很炎热,可以去剪剪刘海。
这一页用了镜面纸,真的可以照到自己。
如果刘海剪残了,就像我现在这样又短又碎的话,就可以去旁边的假发店挑选一个假刘海。
好,换上假刘海之后,我们可以去对面的照相馆美美地拍个照片。
这个照相馆是我在疫情期间创作的,背景都是我之前旅行去过的一些地方,可以满足疫情期间对旅游的一切需求,想去哪里玩就去哪里玩。
隔壁还有一家婚纱照相馆。
这个照相馆的封面是参考了广州的艳芳照相馆。
逛累了的话,可以去澡堂搓搓泥。
前方十米处还有一个公共厕所,可以去补个妆,把假刘海再梳理一下。
最后,一天的游玩结束了,启程回家,在高铁上还可以看个纪录片。
这个大方杯的奶茶,其实是我参加书展的时候做的收款二维码,希望可以挣到钱买奶茶喝。
终于到家了,可以吃吃零食,看看动画片,地上还画了一只艾瑞·卡尔的小蝴蝶。(🐒点击视频收看池塘TV版《大闹天宫》)
我们在教室里捡到了一大袋崭新的拉花。小时候,拉花对我们来说就代表着节日,代表着不用上课,代表着快乐。
然后我们回到了五年级的教室,那会儿正好圣诞节快到了,我们就挂起拉花,吹起气球,还出了圣诞节的黑板报。
这个作品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结构,动起来会有深蹲的效果。
这是我和好朋友在KTV的跨国合唱,我举着手机给她看屏幕上的歌词。(🌹点击视频收听《女人花》一曲)
这段《女人花》,是我跟她大学时在宿舍用唱吧录的。她现在在国外留学,也很久没有见到了。
这个作品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小的突破,我最初还是跟之前的那些作品一样去搭建它的空间,好像没有任何的互动性,我觉得没有活力。
然后我就把这个本子立起来去构图了,通过拨动左侧的画面,歌词在挪动中就可以被看到了,我觉得它一下就活过来了。
这个也是我画的这个朋友可可,2020年我们去日本找她玩,一起跨年。
这是我即将离开北京了,和朋友在车站告别,那时我还做了一个小动图,拜拜~
这是男朋友过生日的时候给他做的贺卡,展开的同时有两个小人在吹蜡烛。
偶尔也吃吃烧烤、烤烤串。
有时候也会做一些日常的立体速写,它们只是一个草图的形式,记录当天印象深刻的事情。
这是南方人看见下雪了。
这是最近的苦恼,这个结构就跟刚才的打PP机是一样的。
这个是今年疫情的时候,在家里画的外面的春天,绿色好治愈。
也挺像点燃的香烟。
这个作品很难量产,需要有电路,我就拍照印在了卡片和小徽章上。
之前把这个徽章寄给朋友,顺丰小哥还打两次电话跟我确认说,飞机上不可以带电子产品,感觉以假乱真了。
这是为鲸字号做的立体卡片,鲸字号是上海的一家独立书店,可以说是插画界的伯乐,挖掘培养了很多插画师。
后天是鲸字号店铺营业的最后一天了,但是他们会搬到线上继续向前,一定会越来越好的。
回到立体书本身,立体书的创作过程带给了我很多快乐。最初灵感迸发的时候是惊喜的,最后完成时也是开心的。
但这中间总是要经历一遍又一遍的试错和调整,就像这些屎壳郎一样。
你们猜它们是谁的屎壳郎?(观众:朱赢椿老师~)
朱老师说,可以深入。
在我的立体书创作过程中,有位老师经常对我说这样一句话:慢慢来,但要快。
其实刚开始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,但伴随着深入地去制作立体书,我发现它是没有办法被电子化的书籍,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手工参与。
这是《咬秋》里的卖肉车的刀模,哪怕是一个角度的位置,一旦算错了就得重新来,非常消耗我的激情。
我经常在内心呐喊,我再也不想做立体书了!!
但是还是得去做,还是要静下心来,平复焦躁的情绪,要“慢慢来”才不会出错。
立体书的工程量又特别大,需要一遍又一遍去调整,所以不可以拖延,动手一定要快。
但是最终做出来还是很开心的。虽然是在苦中作乐,因为喜欢,我会一直挣扎下去!(的吧。)
还和银盐合作了一次立体书个展,把之前的卡片放大了,展览的主题叫“重拾你的南京记忆”。
展览期间还做了一场手工坊,需要提前打印好老照片去拼贴成贺卡。有一位妈妈做了这样的一个贺卡,我觉得特别温暖。
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,因为一般妈妈带小朋友过来,基本上都是小朋友自己做,妈妈辅助。但这位妈妈带了自己小时候和父母的合照,自己也来做。
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今年的新作品,这是我准备时长最久但是展期最短的一次展览,时长只有一天,叫做「池塘的人生大事」。
我办了一场复古的婚礼,把作品搬到了现场,舞台做了一个大电视的样子。
左边是我的爸爸妈妈,他们笑得好开心。
喜糖盒也是做了一个电视的样子,可能是我小时候特别特别喜欢看电视,所以现在作品里有好多电视的元素。
婚礼的早晨,天气特别阴沉,爸爸抱我下楼的时候突然有阳光了。
我对我爸说,爸,出太阳了。我爸说,是奶奶在保佑你。
从小到大我都是从车窗外去偷看别的新娘子长什么样,但是那天我感受到了自己被张望的感觉。
我做了奶奶和小侄女们在车窗外偷看我。
现在我变成了坐在大桌上吃饭的大人,但是对过去的记忆总停留在小桌上。
婚礼的前一天是待嫁酒,在爷爷家办的。那天的烟花特别的美,想和大家分享一下。
其实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,对于过去总是只想记住它快乐的部分,对于未来总是会有各种担忧。但是现在,只要拿起画笔去画画,心就是安定的。
最后,希望婚后生活可以给我更多的创作灵感。生活继续,创作不止,祝大家平安幸福。
谢谢大家。
策划丨瓜西西
剪辑丨Fh
设计丨张会来、49
池塘子立体书互动展
2022.7.23—2022.9.4